歌谣
词语解释
歌谣[ gē yáo ]
⒈ 随口唱出的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,如民歌、民谣、儿歌、童谣等。
英folk song; ballad; nursery rhyme;
引证解释
⒈ 民歌、民谣、儿歌、童谣的统称。古代以合乐为歌,徒歌为谣,现则统称为歌谣。
引《诗·魏风·园有桃》:“心之忧矣,我歌且謡。”
毛 传:“曲合乐曰歌,徒歌曰謡。”
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自 孝武 立乐府而采歌謡,於是有 代 赵 之謳, 秦 楚 之风,皆感於哀乐,缘事而发,亦可以观风俗,知薄厚云。”
北魏 贾思勰 《<齐民要术>序》:“今採捃经传,爰及歌謡,询之老成,验之行事,起自耕农,终於醯醢,资生之业,靡不毕书。”
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揭开来看,也有诗,也有文,惟长短句子的歌謡最多,俱是手録,字迹娟好。”
茅盾 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十:“船头和船尾的两个船夫时时交换着几声呼喝,像是歌谣,又像是行舟的术语。”
⒉ 歌唱。
引《荀子·礼论》:“歌謡謸笑,哭泣諦号,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。”
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五羖大夫 死, 秦国 男女流涕,童子不歌謡,舂者不相杵。”
唐 吴兢 《乐府古题要解》:“夜闻诸女歌謡。”
⒊ 歌颂。
引《北史·裴廷儁传》:“又命主簿 酈惲 修起学校,礼教大行,人歌謡之。”
唐 姚鹄 《襄州献卢尚书》诗:“礼乐政行凋敝俗,歌謡声彻帝王都。”
元 郑光祖 《周公摄政》第三折:“先帝升遐,当今嗣国,宗祀明堂,歌謡圣德。”
国语辞典
歌谣[ gē yáo ]
⒈ 可以唱的韵语。有乐曲伴奏的称「歌」,没有乐曲伴奏的称「谣」。
引《汉书·卷三〇·艺文志》:「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,于是有代赵之讴,秦楚之风,皆感于哀乐,缘事 而发,亦可以观风俗,知薄厚云。」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哀吊》:「然履突鬼门 ,怪而不辞,驾龙乘云,仙而不哀;又卒章五言,颇似歌谣,亦仿佛乎汉武也。」
⒉ 民间歌曲或通俗的歌曲。
例如:「乡土歌谣」。
分字解释
※ "歌谣"的意思解释、歌谣是什么意思由榕树读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造句
1.童年是记忆深处的一颗火种,童年是人生初始的一段阳光,童年是小巷深处的一首歌谣,童年是高远天空的一只纸鸢。
2.踏着快乐的步调,推翻云雾的遮扰;唱着幸福的歌谣,消除潮湿的阻挠;写着祝福的信息,满载问候的真情。愿你春季潮湿多雾天里吉祥如意,幸福安康。
3.成长是一曲刚健的歌谣,躁动与喧腾,追逐与奋争,弹奏的是辉煌的音响。
4.其实我国古代就有“采诗官”,就是通过去听民间的歌谣、“段子”来了解官员的情况,这个经验我看到现在也不过时。
5.元旦晚会上,张红用笛子为大家吹奏了一首动听的歌谣。
6.谚语也叫“俗语”,如“南风不过晌,过晌听风响”,“人敬有的,狗咬丑的”,都有歌谣的特点。
7.夜幕降临,我终将离去,听着他送客的歌谣,在孩子的摇橹声中远去。虽然过去的依然存在,它并没有死去,但我们的欢乐却一去不复返,我们之间的交集也悄然远逝……
8.除了这些“原味山歌”外,在吴地民歌谣基础上衍生出的五彩缤纷吴语戏曲如昆曲、苏剧、评弹、锡剧、沪剧等也在演员的精彩表演下一一亮相。
9.作为一种文化现象,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的产生有着深刻的背景。
10.点一盏感恩的烛灯,照亮你的心门;唱一曲感恩的歌谣,快乐你的灵魂;裁一缕感恩的阳光,温暖你的整个人。感恩节,把谢意送到你面前,愿你幸福永绵绵!
相关词语
- gē shēng歌声
- fēn jié gē分节歌
- gē shǒu歌手
- mín gē民歌
- chàng gē唱歌
- gē qǔ歌曲
- diǎn gē点歌
- ōu gē讴歌
- gē cí歌词
- huǎn shēng gē缓声歌
- ér gē儿歌
- zàn gē赞歌
- shī gē诗歌
- gē mí歌迷
- bǎi nián gē百年歌
- cháng gē长歌
- dé tǐ gē得体歌
- mín yáo民谣
- gē pāi歌拍
- lóng gē龙歌
- tán jiàn zuò gē弹剑作歌
- gē shàn歌扇
- chǔ zhú yān gē楚竹燕歌
- bēi gē kāng kǎi悲歌慷慨
- gē chuī歌吹
- gē yín歌吟
- duì gē队歌
- bēi gē悲歌
- bā yú gē巴渝歌
- cūn gē村歌
- xiāng hè gē相和歌
- gē gē歌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