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ī

自知


拼音zì zhī
注音ㄗˋ ㄓ

自知

词语解释

自知[ zì zhī ]

⒈  认识自己;自己明了。

know oneself;

引证解释

⒈  认识自己;自己明了。

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
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然非自知奢僭也,犹 鲁昭公 曰:‘吾何僭矣。’”
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孤於 公瑾,义犹二君,乐 胤 成就,岂有已哉?迫 胤 罪恶,未宜便还,且欲苦之,使自知耳。”
明 宗臣 《报刘一丈书》:“夫才德不称,固自知之矣;至於不孚之病,则尤不才为甚。”
鲁迅 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论讽刺》:“人也并不全不自知其丑,然而他不愿意改正,只希望随时消掉,不留痕迹,剩下的单是美点。”

⒉  自然知晓。

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臣闻良玉不瑑,资质润美,不待刻瑑,此亡异 达巷 党人不学而自知也。”
汉 王充 《论衡·实知》:“不学自知,不问自晓,古今行事,未之有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自知[ zì zhī ]

⒈  自身知晓、明白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九回》:「邕虽不才,亦知大义,岂肯背国而向卓?只因一时知遇之感,不觉为之一哭,自知罪大。」
《老残游记·第二回》:「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,自知万无生理,只好闭著眼睛,听他怎样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自知"的意思解释、自知是什么意思由榕树读书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。姜夔

2.大梦谁先觉,平生我自知。草堂春睡足,窗外日迟迟。

3.客观地判断形势并清醒地认知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。判断形势要站到对方和全局角度不能一厢情愿,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被别人的恭维所忽悠不能被别人的漠视所激怒。

4.自我怀疑是自知之明的第一步。

5.如何掉眼泪,自知身份都不对。

6.我认为,我是认识自己的,换句话说,是有点自知之明的。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。然而结果并不美妙,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,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,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。季羡林

7.缺乏内心联结的关系,即使安宁平稳,也不过是用来遮挡双目的一块丝绒布。因为一种始终持有的悲观的自知之明,她比任何一个时刻,更为对自我失望。并因这种失望,继续深深潜入如同洞穴般的消沉之中。

8.我有自知之明,自己能力有限,驽马铅刀,不是当领导的料,还是干点粗活算了。

9., 春意盎然月梢头,花开花谢水自流。落红无尽胭脂泪,尽情飘逸人自羞。成王败寇自知谬,秋风归来送肠断,色彩绚烂如奈何?

10.人间别久不成悲,两处沉吟各自知。姜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