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死如归的成语故事


视死如归

拼音shì sǐ rú guī

基本解释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为了正义事业;不怕牺牲生命。

出处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 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

视死如归的典故

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,齐桓公向管仲询问改革政治、复兴国家的方略大计,管仲回答说:“开辟土地,扩大城镇,发展生产,尽地之利,我不如宁敕,请派他做主管经济的大官;升降适度,矢令恰当,进退得体,礼仪娴熟,我不如隰朋,请派他做主管外交的大官;早入晚出,不惜个人生命,不计较个人宝贵,冒犯进谏,我不如东郭牙,请派他做主管监察的大官;行军整肃,战斗英勇,战鼓一响,使全军顽强挺进,视死如归,我不如王子城父,请派他做大司马;断案英明,不杀不该杀的人,不冤枉无罪之人,我不如弦章,请派他做主管司法的大官。您假若只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;如果您想成为诸侯的霸主,那么,有我管仲在这里就行了。”齐听后非常高兴。对管仲言听计从,最终完成了霸业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视死如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见风是雨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5回:“他们做都老爷的,听见风就是雨,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,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。”
自己人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
想望丰采 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
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朱熹集注:“当仁,以仁为己任也。”
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语云,逢人只说三分话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
旧地重游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广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。”
故步不离 清·张履祥《与陈乾初书》:“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无所进步,是以故步不离耳。”
孜孜以求 孙犁《芸斋琐谈》:“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、有根有据、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,也为人所熟知了。”
多情善感 唐·陆龟蒙《自遣诗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难忘,只有风流共古长。”
困而不学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
描写四季的成语

十二生肖的成语